一、康养政策出台背景
从需求端看,康养产业的发展是建立在我国人口老龄化、慢性病等问题日趋严重,以及人们消费观念转变带来的对康养方面的旺盛需求之上。
(一)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
图1:2003-2017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(%)
(二)疾病发病率升高,健康意识提升
(三)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
图2: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(元)
图3:2016年中国居民储蓄率与其他国家对比(%)
二、养老政策最新梳理
表1:近几年中国养老产业重点政策汇总
观察近几年出台的养老政策可以发现,政策正在逐渐转向。过去的政策导向更多的是直接服务老人,而从2015年开始,政策开始转向扶持产业和市场转型,例如促进医养结合、鼓励金融介入、全面放开养老服务业市场、一二三产业融合等。
三、重要养老政策趋势解读
2015年重要政策解读:
《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》出台,民间资本获准进入养老服务行业。政策意义在于养老服务金融支持力度加大,养老服务业投融资机制得到创新,投融资的渠道得以拓宽,养老机构信贷需求在较大程度上进一步被满足,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民间资本参与养老事业的大力支持。
《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》出台,支持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,直接而明确的强调了“医养结合”模式的重要性,同时也预示下一步将有更多相关细则和具体实施指导意见出台。实际上,包括社区养老、居家养老、智慧养老等多个细分领域内都已经实现医养结合。
2016年重要政策解读:
2017年重要政策解读:
2018年重要政策解读:
2019年重要政策解读:
“养老”一词频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,养老成为工作重点。今年两会期间,政府工作报告频现“养老”一词。通过梳理历年政府工作报告,我们发现今年变化是提及要降低企业缴费负担、大力发展社区养老以及推进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,归根到底是要降低负担、提高待遇以及大力发展性价比高的社区养老服务。
报告还提到,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,发展居家、社区和互助式养老,推进医养结合,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。做大做强新型产业集群,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,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,在医疗、养老、教育、文化、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+。增加医疗、养老、教育、文化、体育等服务供给。
四、总结
纵观近几年出台的养老政策会发现,虽然政策在变,但其导向仍有很多共通之处:
(1) 为改变我国公立养老机构占据主要市场的现状,以民营资本准入、审批制度简化等政策来降低养老产业门槛;
(2) 强化市场属性,发挥市场优势,将养老作为一种服务、一种消费,以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、基本医疗、基本照护为导向来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。而政府则转型退到幕后,发挥监管、培育、扶持和引导市场的作用;
(3) 养老产业受迫切需求和政策鼓励双向驱动而迎来发展机会,就目前的政策主线来看,提高养老服务质量,实施居家养老、医养结合的服务成为主流。